普济村地处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束河街道中济社区,依山而建,民风淳朴。2021年以前,普济村还是丽江市环境卫生最差的村庄之一,“嫁人不嫁普济村”的调侃道尽了村民的无奈。然而,短短几年间,这个曾经臭气熏天、污水横流的村落,成功蜕变为云南省级绿美村庄,走出了一条依靠旅游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。
普济村 记者 王莹 摄
普济村曾经以养殖“泔水猪”为主,村内生猪存栏超千头,粪污横流、私搭乱建问题严重。2022年,普济村坚持党建引领,贯彻“生态优先、农旅融合”的发展理念,果断取缔泔水猪养殖,并发动村民“主动拆、主动清、主动退”,腾出空间拓宽道路、修建景观设施,仅用38天完成1.3万平方米违建拆除。
“当时村民的共识是‘今天为乡村建设让路,就是为明天乡村振兴铺路’”,普济村一组组长和茂根介绍,不仅党员带头拆房让地,村民和劲成甚至主动让出承包30年的鱼塘,未要一分补偿。这场“全民行动”让普济村重现“吃得到乡味、听得到蛙鸣”的田园风貌。
如今的普济村焕然一新,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,道路宽阔整洁,路旁绿树掩映,郁郁葱葱。
说起村里的变化,村民和斌感慨万千:“以前打车都不敢说自己是普济人,现在不一样了,司机听说我是普济的,直夸我们村搞得好!”
环境改善后,普济村瞄准文旅产业,成立了丽江普济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,按照“一村多业、一户一产业”的思路,创新探索“民宿+文化”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。村民们纷纷将闲置房屋改造成特色民宿、餐厅和乡村咖啡馆,构建起“主客共享”的旅居新生态。游客不仅与村民同住一个屋檐下,共享厨房、庭院和菜园,更能深度参与围炉煮茶、节庆集会等活动。这种沉浸式体验吸引了大量追寻乡愁记忆的旅居者,让民宿经济成为村民增收的新引擎。
与此同时,普济村坚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,通过深挖纳西文化底蕴,成立纳西古乐队、民俗表演队,编撰村史村志,系统性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,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,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,形成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。
村民们在天安门合影 受访者 供图
2023年,和茂根利用村集体创收所得带领88名村民赴北京圆梦,让他们真切感受祖国的温暖。
“我们在天安门前高喊‘普济一组永远跟党走’,很多村民都激动得流眼泪”,和茂根说。正是这种凝聚力,让普济村成为丽江乡村建设的标杆。
从“环境整治”到“文旅兴村”,普济村成为民族团结、共同致富的生动案例。如今大家想法很实在,跟着党的政策走,日子就有奔头。正如村口楹联所写:“党恩光天地初心引领振兴路,民生绘家园循古共莳团结光”。今后,村里还要继续把文旅产业做深做活,让更多人在普济村住下来、留下来。